绵阳高新区人民法院以夯基、蓄能、提气为着力点,创推“三三”工作法,营造法官归属感强、团队战斗力强、队伍凝聚力强的良好氛围,赋能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提质增效。2023年以来,法官被诬告澄清正名率达100%,切实保障了法官权益,有力维护了法官职业尊严。
整合三方力量,“同心协力”夯基。对“上”重争取获支持。以人大、政协履行监督职责为契机,主动邀请“两代表”依法参与可能涉法官权益保障相关案件的办理,2023年度人大代表参与监督5次并见证澄清正名1次;根据工作需要积极邀请上级条线到院开展业务指导13次,持续增强法官履职信心。对“内”重衔接顺流程。理顺机关内设机构法官权益保障工作职责,建立政工牵头、立审执无梗阻配合机制,各部门指定专人对可能提请法官权益保障事宜提前研判介入;大力推进审执辅助事务外包、语音庭审、无纸化办案等务实举措,在缓解人案矛盾同时致力打通审执环节线上流转堵点,法官“减压增效”成效明显。对“外”重协作常响应。与纪检监察机关建立联络机制,实时沟通可能涉及法官权益保障线索信息;与区政法工委建立协助机制,充分借助网格员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资源优势,最大限度依法依规给予法官协助支持;与辖区公安机关建立常态化响应模式,全力为法官承担“急难险重”任务提供安全履职保障。
运行三种模式,“倾心聚力”蓄能。“听意见+抓落实”的全过程闭环模式。院党组书记、院长“四个亲自”推动法官权益保障工作,定期组织召开推进会、恳谈会听取意见并协调解决,政工部门按季度向党组汇报后续工作推进情况,确保工作形成闭环。“学理论+重实操”的全覆盖培训模式。将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相关规定及案例纳入年度培训课程;组建权益保障政策宣讲队到各部门开展宣讲6次,做到常讲常强化;制定应急处突培训计划,司法警察参训21人次,为法官匹配“安全员”帮助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应对能力。“建制度+实考核”的全方位运用模式。修订完善《关心关爱干警“十六条措施”》《干警受到不实举报控告澄清正名实施办法(试行)》《法官绩效考核细则》《法官风险保障机制》等制度,将运行情况纳入日常考核,以制度落地落实促推权益保障工作抓常抓长。
强化三类支撑,“暖心增力”提气。党组树理念“凝共识”。秉承“对内减轻干警压力”目标,用好院领导谈心谈话、“领导的一封家书”、专题党课、“法官职业尊荣感”主题活动等形式,注重对法官群体的个性关怀,2023年以来对7名优秀法官给予单项表扬;实时关注法官思想动态,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47人次,及时校正偏差、打通梗阻。组织正名声“振士气”。在常态化加强干警权益保障日常宣传工作基础上,创新“一凡三及时”,即凡查实法官属被诬告情形,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委员会同步采取及时告知法官、及时在一定范围澄清、及时对不实举报人采取相应处理,2023年以来对3名不实举报的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,为2名法官澄清正名,切实增强了职业归属感。工会给关爱“聚合力”。落实“关爱法官暖心工程”,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工会专班,为法官全覆盖匹配工会联络员,健全法官抚恤慰问机制,在其生日、生病时依规使用工会经费慰问;在辖区医院建立心理辅导联系点,邀请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减压培训及“一对一”心理咨询辅导,及时调适关注法官心理健康,以务实举措提升法官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。